【信托消息汇】2016.10.27 星期四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机构之多、规模之大、变化之快、发展之跌宕,是我国金融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界金融史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与地位。

弘扬长征精神,要铭记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的那份坚强与执着;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在新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向前。

当前,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已突破20万亿元,行业发展基础日渐夯实,风险基本可控,面貌焕然一新。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网点辐射全国,产品线丰富,产品投资范围涵盖了基础设施、证券、新能源、房地产、大数据、文化等各个领域。在金融业多元发展的当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迅速加大。举例来说,2015年,信托业受托资产的六成直接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各级经济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财务公司行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角色定位,推动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营改增顺利过渡,在帮助企业集团“走出去”、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9月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已经达到9293亿元,在自身面临调整与转型的过程中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应该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专业化、差异化分工的必然进程。不过,随着经济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期和产业结构优化期,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同样面临着转型与调整。在新的格局下,传统业务需要结构上的优化升级;新兴机构及业务也需要在创新中做好发展与风控的平衡,这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积极思考与面对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弥补传统金融供给不足、普惠金融服务缺失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在巨大的量变中泥沙俱下,风险也由此积聚。因此,在金融创新中不断展现出生机与活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应时刻绷紧风控这根弦,同时在创新中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编辑:珂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报价
  • 最新资讯
  • 热门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