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的生态思维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谱写了一曲曲治水的雄浑乐章,从大禹治水、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到绵延千里的黄河大堤、密如蛛网的江南河渠、红旗渠、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无不彰显我们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无畏斗志,无不体现我们中华儿女制天命而用之的高超智慧,无不蕴藏我们先辈荫及子孙的巨大财富。

“红旗河”工程所面临的选择如同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只不过它所面对的是新时代人水关系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循新的生态文明观,用新的“开山、筑堰、通渠”方式改造自然,解决时代难题。与其说“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应伟大的时代之韵而生,不如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显现的重大发展制约因素、充满矛盾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催生了这棵种子。历史和现实之光已经为它提供了适宜生存的沃土,只待我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它浇水、施肥,抚育它落地生根,以至成长为参天大树。

五、治水兴水的生态思维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东方智慧告诉我们,世界存在普遍联系,在普遍联系中,万物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割裂单个元素,孤立静止地去看待问题。而矛盾又是普遍存在的,在整体内部,任何两对作用因素之间通过促进或抑制实现着普遍联系,由此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和系统的稳定。治水的问题,也不能单纯地看待水,还应在更加宽广的整体世界中寻找路径。治水工作所涉及的也不单纯是传统的水利专业领域,还应在更加全面的系统中统筹考虑。一句话,我们必需树立新时代治水的生态思维,运用系统、整体、全局的思维方式,深刻认识当下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乃至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问题,系统施策,治水兴业。

生态保护与水利建设从来就不是割裂开的对立体,而是一个整体系统的两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不能为了保护生态而生态,也不能将生态和工程置于对立面,因多考虑生态因素而把工程贴上生态的标签,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兴利除弊,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保障中华民族永续生存和发展。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断,古圣先贤所创造的一个个水利工程奇迹向我们昭示,必需要高举生态文明的旗帜。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是高于工业文明的全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注释。在我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四十年后,在环境遗留问题和欠账到了必需解决或补还的时代当口,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和高水平发展迈进的重要历史阶段,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经济收益两个因素,我们必需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汲取古老智慧,同样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生态要求,增强生态自然修复力和生态功能持续性,积极推进传统水利发展方式向生态水利发展方式转变。

运用生态思维,应重点研究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大力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并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二、着眼于大生态、大战略、大发展的格局来科学认识治水所能发挥的功用,回归“水是最普惠的生态产品”的本位属性,彻底根除一段时间以来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建设发展置于对立地位的局限思维,根本摆脱唯经济效益论的思维定势,破除形形色色的经济金融依附关系;三、要综合经济、管理、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治水为纽带,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上构筑水、粮食、人口、生态安全网络,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报价
  • 最新资讯
  • 热门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