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的生态思维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谱写了一曲曲治水的雄浑乐章,从大禹治水、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到绵延千里的黄河大堤、密如蛛网的江南河渠、红旗渠、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无不彰显我们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无畏斗志,无不体现我们中华儿女制天命而用之的高超智慧,无不蕴藏我们先辈荫及子孙的巨大财富。

——兼论“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是最大的生态水利工程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彭金涛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谱写了一曲曲治水的雄浑乐章,从大禹治水、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到绵延千里的黄河大堤、密如蛛网的江南河渠、红旗渠、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无不彰显我们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无畏斗志,无不体现我们中华儿女制天命而用之的高超智慧,无不蕴藏我们先辈荫及子孙的巨大财富。

然而,身处当今的中国,面对一个个更为严峻的以“水”为核心的挑战,我们该如何汲取先贤的智慧,直面新时代的人水关系,让传统文明文化焕发新生活力,闯出一条新的可持续之道,是我们无可回避的课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期提出的“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以全新的视野和巧妙的设计横空出世,振奋人心!面对新时期的人水关系和拷问,“红旗河”调水方案给出了强有力的答案。这条经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西部调水线路,正是在深刻认识我国新时期人水关系基础上,着眼大生态、大战略、大发展的生态思维格局,顺势而为,巧妙设计的完全可行的全程自流线路。下面结合笔者对我国当前水利发展转型的认识,分析探索我们这个时代治水兴水所应具备的生态思维,展望这条西部调水线路的光明前景。

一、新时代的人水关系

我国要用仅占6%的水资源养活世界20%的人口,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按照目前施行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我国2020、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必需控制在人均约500立方米/年,属于国际标准“严重缺水”状态。我国长江以北的耕地面积占全国64%、人口占46%、GDP占44%,而拥有的水资源却仅占19%;长江以南耕地占全国36%、人口占54%,而水资源占有却高达81%,“人地水”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

几千年前北方地区曾经水草丰美,农耕文明繁盛。随着气候变迁和不合理的开发影响,北方地区“人水土”匹配程度逐渐降低,北方大片沃土逐渐被沙化、荒漠化所取代。几千年来,中华版图上一条干旱和荒漠化的“死亡之线”不断向南推进,迫使无数先民不断南迁,中华文明活动中心也因此由最早的北方河流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步南移。时至今日,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大部分区域资源性缺水日趋严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开发已经接近或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入海水量减少,河口淤积萎缩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与此同时,不能不让人警醒的是,近年来长江入海水量有一定比例的减少;南方地区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更趋集中,洪旱灾害、河道断流、水质恶化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报价
  • 最新资讯
  • 热门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