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日益趋紧 互金行业短期内将迎四大变局

前几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终于在国务院网站发布,随着这份4月份即内部面世的文件的公开发布,舆论的焦点再次转回到已经持续半年有余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上来。

以p2p行业为例,新规明确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互联网增值业务证书、银行存管等基础性门槛,据统计,行业内同时满足三项要求的平台不超过3%,绝大多数平台将不得不因为从业资质问题选择退出。数据显示,2016年1-9月,P2P平台正常运营数量累计减少了393家。

未来几个月,随着过渡期最后期限的临近,中小平台退出的速度可能会大大加速。与此同时,排名行业前十的大平台成交量持续上升,2016年9月份,前十大平台成交量在行业的占比为33.97%,较半年前提升2.72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变化2:互联网金融小微化方向凸显,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关系淡化

互联网金融从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上崛起,随着各类实业巨头的陆续布局,开始向着供应链金融、一站式理财平台、企业金融等大金融方向发展,从而与传统金融机构有着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脱离了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互补发展、错位竞争的初衷。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文件,监管机构明确了互联网金融普惠化和小微化的特征,而小微金融一直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至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关系大幅淡化,当然,互联网金融距离做大做强、再造国内金融体系的梦想也越来越远。

以第三方支付为例,2015年12月出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则明确了三类账户的划分,对于最高级别的Ⅲ类账户,也限定“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20万元”,并禁止支付机构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大幅缩小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

编辑:珂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报价
  • 最新资讯
  • 热门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