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VS腾讯:谁将是日后万亿文娱产业老大?

中国白银网(http://www.zhongguobaiyin.com/)10月28日讯,如果你一直关注文娱领域的各种“战争”,那么一定会发现一个现象:这些领域,多数的“山头”,都已经被BAT所占领,更确切的说,是阿里和腾讯两家。

至此,在家庭电视屏和移动屏的业务上,从内容制作、通行证到用户入口,阿里均占有了一席之地。

大屏幕产业链

在影院系统,2015年4月,阿里以8.3亿元现金买下了粤科软件。这是一款影院售票管理软件,它的主要业务,是以大数据掌握影院排片、价格、衍生品收入等核心秘密的武器。从事这项业务,同样需要广电总局发放的牌照。

在文娱上游环节的电影电视制作上,在入股华谊9年之后,阿里和光线也牵上了线。2015年3月,阿里以24亿元入股光线,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约8.8%,成为光线第二大股东。

几个月之后,2015年底,博纳私有化的“买家阵容”中,首次出现了阿里和腾讯。私有化完成之后,阿里以8600万美金占股8.29%。

至此,华谊、光线、博纳,阿里已悉数入股。

那么,阿里自己的影业做得如何?成立两年,6个季度持续亏损,零作品问世,阿里影业正面临着外界对“互联网公司做电影”的质疑。成立之初的“每年要投资或制作8-10部电影”的说法也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变更为“一年拍3部带有阿里影业logo的作品”。不过,对一家成立时间只有两年的电影公司,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

阿里影业同时也在进行着全球布局。2015年的《碟中谍5》它就开始了和派拉蒙的合作,这也延续到今年的《忍者神龟2》等影片上。今年十月,马云更是亲自站台,宣布阿里与斯皮尔伯格旗下公司达成了合作。

客厅娱乐,影院经济,移动视频――阿里在文娱行业的布局可以大致分为对这三种消费场景的构建。只要你眼睛盯上了某块屏幕,上面就可能有阿里的印记。其中,属于客厅娱乐的有硬件、牌照,影院系统包括数据工具、售票平台,移动视频有硬件、平台。这一系列动作集中发生在2014-2015年,2015年则投入了更大的资金和阿里自己的人力资源。后者也从阿里大文娱板块相关管理者人选的不断变更中体现了出来。

编辑:珂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报价
  • 最新资讯
  • 热门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