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代理击碎“朋友圈依恋” 危机如何化解?-第5页
2016-10-31 9:28:37来源:中国经济网-财经滚动新闻编辑:liuxiangli
摘要:中国白银网(http://www.zhongguobaiyin.com/)10月31日讯,今年上半年的数起校园代理纠纷,让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大四学生于章心力交瘁。
记者发现,现实中,校园代理常常因为其法律权限不明确而处于弱势地位,在上级公司那里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一旦出现问题,也只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步。
于章就曾遭遇过惨痛教训。在一次摄影大赛推广中,他通过与二级代理合作的方式一起推广,但最终公司因为收集的照片规格不符、非原创的理由拒绝支付提成尾款,金额达到25万元,其中有15万元为二级代理的。
为此,于章伤透了脑筋。面对二级代理的催款,他曾犹豫要不要自掏腰包把钱补上,但最终于章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认为,同为代理,公司没有打款,他因此也不需要支付。其次,照片确实出现问题,而这是大家应该共同承担的。
但是,拒绝自掏腰包补钱的后果便是,一起合作的好友从此分道扬镳。
校园代理的“朋友圈”危机如何化解
“我接触了解的因校园代理产生的纠纷涉及金额都不高,通常不会高于500元,且大部分纠纷都很难解决。”一位在高校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表示,正是因为数额不大、法律途径解决成本高等问题,许多同学都对纠纷持着“算了”“得过且过”“大不了友尽”的态度,这也从另一面助长了一些不靠谱代理同学的威风。
冀梦琦和王瑞剑关于浙工大校园代理情况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出现纠纷后,没有索赔、嫌麻烦的学生占比43.2%,索赔了、但没有解决的学生占40.3%,索赔成功的仅占16.5%。
“纠纷背后,相对于经济损失,朋友圈关系的破裂是让代理学生们比较困惑的,但其实,这个危机的解决办法,也得从纠纷的根源去找。说到底,还是校园代理这一模式中,学生社会经验和维权意识的缺乏。”王娟说,做代理的学生往往在选择代理公司时缺乏判断意识,且有的身兼多家企业代理工作,代理关系混乱以至于自己也看不明白商家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