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争论债转股:不如我们来为银行算笔账?降杠杆之后,会发生什么

文|国泰君安银行团队,邱冠华王剑赵欣茹张宇

显然,这过程中银行集团根本没赚到钱,只不过是做了笔账,30元贷款换了身马甲(变成了子公司持有的债权或股权),因此节省出30元拨备,贡献了利润。但持有债权或股权不和贷款一起计算不良率,因此全集团的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但拨贷比也下降。当然,这只是会计游戏,完全是因为按照《指导意见》要求要由实施机构(比如子公司)转股,因此需要这么一步转让环节。

这一环节优化了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但恶化了拨贷比,对于拨贷比不紧张的银行来说,大体上还是起到了优化财务的作用(拨贷比不紧张而拨备覆盖率紧张的银行,不良率是超1.67%的)。

但如果最为严格地按照并表的会计准则,子公司持有的资产,并表时仍要按照母公司的会计准则处理,所以并表时理应把这30元还原为贷款科目,监管指标重算,因此无法把30元拨备节省出来。那样就是体现了交易实质:就是什么都没有变化。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母子公司之间交易,价格终归不那么公允的。如果作价很高,比如按80元转让一笔不良,甚至按原价转让准不良,那么优化财务的程度就更大。

然后,真实的价值提升环节来了:子公司转股,经营这家企业,假设取得良好效果,其价值有所修复,最后成功退出,股权退出价是50元,获利20元。这20元则体现为子公司利润,当然也是集团的利润。但换个角度,对于集团而言,是原来核销掉的70元不良中,总算拿回了20元。所以,子公司实施债转股的价值,还是来自于修理公司后的价值修复。

编辑:珂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报价
  • 最新资讯
  • 热门报价